【健康科普】成癮、致幻、致癌……小小檳榔,危害無窮
檳榔對于大多數居民來說可能還比較陌生,不過如果去過我國湖南、云南、海南、臺灣等南方諸省,或者東南亞地區,就會看到當地到處都在售賣檳榔制品。身邊如果有長輩是曾經插過隊的知青一代,多半會告訴你:檳榔對牙很不好!因為當時流傳著這樣的見聞,知青初到南方時,對當地姑娘的美貌頗具好感,結果對方咧嘴一笑,不僅沒有微微一笑很傾城,反而露出了一口糟牙,這些全拜檳榔所賜。
檳榔制品,主要包括檳榔塊和檳榔果,傳統的制作方法是將檳榔子和熟石灰混合,包裹在檳榔葉中,再添加一些香料。嗜吃的人將其形容為傳統“口香糖”,通過口腔咀嚼,有提神醒腦、解酒驅寒的作用,還會產生一定的欣快興奮感。但嚼食檳榔具有成癮性,對牙齒、牙齦、牙周也極度不友好,如果吃多了還會中毒,產生幻覺癥狀。8月12日我國駐土耳其領事館發出安全警示:根據土耳其法律,檳榔中所含的檳榔堿因具有致幻劑而被認定為毒品,近期有多名中國公民因攜帶檳榔入境土耳其而被捕。 除了上述危害,檳榔最受醫學界關注的是其致癌的特性,雖然在傳統醫學中它曾被用來治療腹脹便秘,但在現代醫學中,檳榔早已跟口腔癌掛上了勾,“十個口腔癌,九個嚼檳榔”的說法由來已久,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明確致癌的I類致癌物。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致癌物共分4類,I類是最高的風險等級,全球享有同等級別的致癌物質也就120多種,比較知名的還有:煙草、酒精、乙肝病毒、丙肝病毒、16、18等型別的人乳頭瘤病毒、電離輻射等,可見檳榔的危害之大。 由于咀嚼檳榔時,并不會像吸煙那樣冒煙,還不得不讓自己閉嘴少說話,因此檳榔也被稱為“靜默殺手”。
據統計全世界現有6億多的檳榔食用者,約占世界人口的10%,這使得檳榔成為了重要的全球癌癥控制問題。我國南方部分省份、東南亞大部分地區、印度和西太平洋地區普遍都有咀嚼檳榔的傳統風俗,還常常添加煙草一同食用,印度有一種叫Gutka的口香糖非常流行,其實就是一種碎檳榔與煙絲混合的食品?谇话┦菣壚谱钊菀渍T發的癌癥,其次是食管鱗癌和喉癌。受檳榔毒害最嚴重的是印度,印度口腔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始終維持在世界第一的高位,最新估算印度口腔癌的年發病數有13.6萬,年死亡數有7.5萬,發病率為9.8/10萬,死亡率為5.5/10萬,超過中國5倍之多。
小小檳榔,為何有如此的致癌本領?近百年來,科學家通過對人類的觀察和大量的動物實驗,得到了豐富的研究成果。檳榔子混合著石灰、兒茶、檳榔葉在咀嚼過程中與唾液充分混合,會產生一系列致癌物質和致癌反應。 檳榔中含有的主要生物堿——檳榔堿,不僅會致幻成癮,還會與人類唾液中的亞硝酸鹽和硫氰酸鹽反應,衍生出起碼3種亞硝胺類物質。如果咀嚼的恰好是富含脯氨酸的檳榔品種,就會再多生成一種亞硝胺。觀察發現,口腔衛生越差,牙菌斑越多,產生亞硝胺的種類和含量也越高。亞硝胺是一類善于改變人類遺傳物質DNA的化合物,動物實驗已證實其容易觸發小鼠口腔內的致癌過程。 檳榔還會與兒茶里的多酚發生反應,產生一種超氧陰離子,而石灰又使得口腔內的堿性增強,超氧陰離子就會轉化為H2O2,俗稱“雙氧水”。雙氧水是可以消毒的,但在銅和鐵等重金屬離子存在的情況下,則會生成容易致癌的羥基自由基,可以誘導DNA鏈的異常斷裂,從而誘發癌癥。煙草里的重金屬離子含量很高,因此檳榔+煙草會帶來雙重傷害。 此外,檳榔還會通過消耗體內重要的抗氧化劑——谷胱甘肽的數量、降低其活化酶性能等手段降低其對致癌物的解毒作用……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,檳榔的致癌機理逐步被發現,研究還發現除了口腔癌,檳榔可能致癌的部位也越來越多,比如由于唾液的吞咽,可以影響到食管、胃,甚至腸道。
檳榔和煙草一樣,有其特定的文化氛圍和風俗傳統,因此在我國以及其他大部分地區普遍不受管制,而且相比煙草,檳榔更容易被女性使用。而今隨著人口的遷移和檳榔產業的發展,檳榔已經擴展到歐美、南非和中東地區。 2016年4月27-28日全球檳榔防控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,強調了檳榔的危害,并呼吁將其納入世界衛生組織《煙草控制框架公約》,以強化防控政策,促進預防控制效果,普及相關知識,讓公眾知曉其危害性。 來源:上海疾控
地址:聊城市建設東路45號 郵編:252000 急救電話:7076120 健康咨詢、預約掛號:7076222 體檢中心:7076213
監督投訴電話:7076122 醫院辦公室電話:7076105